当前,气候变化正在影响我们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上升, 低层大气和海洋温度正在上升。不仅是影响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还在增加暴雨和洪水的风险。现在,地球温度已比二十世纪初高了1°C。国际社会已一致认识到需要采取大胆行动。
2016世界气象日于3月23日星期三迎来,2016世界气象日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今天小墨就借着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来和大家聊一聊天气与气象吧~
【这些气象知识,你知道多少?】
1. 天气与气候到底有啥区别?
要想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看看下面这两组对话就知道了:
“今天的天气很好啊,不冷不热,还有点微风,很适合出去游玩。”这里说的就是天气,指的是短时天气现象。
“你老家在哪里啊?”“云南昆明,那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这里说的就是气候,指的是一种平均状态,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2. 气象上的“凌晨”你知道是几点吗?
“白天不懂夜的黑”,读懂天气预报,要先分清时间用语对应的时间段。
白天:8时至20时;
凌晨:3时-5时;
早晨:5时-8时;
上午:8时-11时;
中午:11时-13时;
下午:13时-17时;
傍晚:17时-20时;
夜间:当日20时-次日8时;
上半夜:20时-24时;
下半夜:次日0时-5时。
3. 每天听说温度,你知道温度的具体用法吗?
今天最高温度:指的是白天出现的最高气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
明晨最低温度:指的是第二天早晨出现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6时左右。
明天最低气温:受冷空气等的影响,有时最低气温不是出现在早晨,可能出现在白天,因此,有时天气预报中会出现“明天最低气温”这个用语。
4. 晴转多云/晴到多云/晴间多云,有啥不同?
天空状况用语一般分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等。
晴转多云着重于转变的过程,指天气有可能往坏的方向转变,比如前半天是晴天,后面转为多云,意味着天气要变化;
晴到多云则说明天气状况相对稳定,始终在“晴”与“多云”这个区间内;
晴间多云侧重于大部分时间是晴天,少部分时间云量增多,不过主要还是晴天。
5. 为何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
因为受制于三大因素:①观测资料不足:一些地区受地限制,观测点很少,如海洋、高原地区。②数值计算能力:世界普通采用建立大气运动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的方式得出未来的大气状况,计算能力高低会影响准确率。③仪器精确度。
【2016世界气象日主题解读】
1. 2016世界气象日主题——更热
热浪波及到了世界许多地区,许多地方高温记录都被打破了。西班牙新的温度纪录是五月份巴伦西亚和兰萨罗特的46.2℃,比之前的当月纪录高出6℃。埃及的最高温度出现在卢克索的七月,高达47.6℃。南非的记录发生在弗雷登达尔的十月份,达48.4℃。
2. 2016世界气象日主题——更旱
干旱跟往年一样,继续肆虐巴西东北部和北美西部,导致阿拉斯加出现破纪录的野火季。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和南部非洲也受到了降雨不足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使之更为加剧)。印度西南季风降雨量低于常值。干旱为印度尼西亚的极大野火火上浇油,并影响了周边国家。
3. 2016世界气象日主题——更涝
随着增温后的大气能够保持更多水份,暴雨事件在不断增加。一月份马拉维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洪水,五月对于美国临近地区是最湿的月份。24小时总降雨量超过正常月均值的事件在上升。在巴基斯坦的季风期,一个台站记录了24个小时540毫米的降雨,而该国的年均值只有336毫米。印度城市金奈12月1-2日24小时内的降雨量高达500毫米,闻所未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2月5日打破了24小时降雨量纪录:坎布里亚的降雨记录为341.4毫米。
【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多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越发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连“雾霾”也成为一种常见天气现象。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云、雨、雪、冷、热、干、湿、风,这些气候状态与我们呼吸的每一寸空气都息息相关。面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了吧!
无论是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还是强降雨、持续干旱,各种极端天气事件频繁上演,由此悄然改变着我们身边的气候。让我们从爱护身边的环境做起,用更加科学的态度,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当然,你也可以晒一晒自己引以为豪的低碳环保习惯,说说自己最讨厌的不环保行为。一起开始学习气候知识,用一点点微小的行动凝聚成巨大的力量,抵抗气候破坏,还给自己蓝天和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