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养五脏的食物,收藏备用!
天地有五行,人有五脏,而五脏亦配合五行。其实,五行除代表我们熟悉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之外,也代表了我们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只要每餐都吸收到相应的食品便可做到五行相生,达到调和五脏,滋补身体的效果。
一、养心的食物
1. 桂圆:可用桂圆肉泡茶常饮,或煮桂圆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 红枣:红枣中含有多量的、为造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铁和磷,是一种天然的补血剂。对各种贫血、体弱、产生虚弱、手术之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为适宜。红枣可用红枣煎水服,或用红枣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
3. 葡萄:性平,味酸甜,有补气血的作用。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血虚心跳。因此,对心气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心悸,以及神经衰弱及贫血体弱者心悸心慌之人,常食葡萄,尤为适宜。
二、养肝的食物
1. 韭菜:中医认为春季吃韭菜,可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对养阳护肝本身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养肝。韭菜本身就具有助阳的功效,但是中医认为秋季的韭菜含蛋白质更高,所以如果有痛风的问题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吃了。同时韭菜还和一些中药会发生反应,所以如果有吃药的话,最好咨询一下是否会和药效产生反应。
2. 绿豆:很多人都知道绿豆本身清热解毒,去暑消水肿的作用。其实因为绿豆本身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和氨酸,而这两种营养素同冰糖结合就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由其是可防止因为肝火旺而引起的上火。
3. 动物肝脏:从以形补形的角度上说,动物肝脏本身就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了,其实这是因为肝脏本身的营养丰富,例如蛋白质,叶酸,维生素 B12,铁各种元素的含量都是非常丰富的。
三、养脾的食物
1. 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 · 孙思邈说:" 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 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 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2. 红薯: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 " 补中,暖胃,肥五脏 "。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 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 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
四、养肺的食物
1. 银耳:可做菜肴或炖煮食用,例如与百合或樱桃加冰糖做羹。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可治疗阴虚肺燥、咽干口渴等症。
2. 萝卜:生食可治疗热病口渴、肺热咳嗽;若与甘蔗、梨、莲藕等榨汁同饮,效果更佳。具有清热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的作用。
3. 百合:熟食或煎汤,对治疗肺痨久咳、干咳咽痛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秋燥病症有一定效果。
五、补肾的食物
1. 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2. 山药:味甘,为中医 " 上品 " 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3. 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对因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白发、脱发、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等有较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4. 核桃:则有补肾固精、利尿消石、润肠通便、温肺定喘的作用,常用于肾虚腰痛、尿路结石等症。
5. 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补益脾胃、益气活血、养肝明目等疗效。有利于防治头昏、目眩、贫血、腰膝酸软、肺燥咳嗽、肾虚水肿、脾胃虚弱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