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IPCC报告起草人看来,这15年的观察区间对地球气候的长期变化来说意义不大,但科学界仍有必要对这一现象做出必要的说明。并且,这样的对比差别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尤其对应于这样的事实——同时期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减反增。
英国气象厅在2013年也发布了相关报告,讨论变暖停滞这一现象。从他们提供的图表可以看出,在所谓的停滞期,海表温度略有下降趋势,而陆地温度则有微弱上升,因而综合这两个温度而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基本持平,这就是“全球变暖停滞说(Global Warming Hiatus)”引发关注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说法出来后就不断受到质疑,而且多数气象科学家相信,即便有“停滞”的出现,全球气温变暖的长期趋势也不会改变。对于“停滞说”,目前也出现了一些解释。
目前关于变暖停滞的观测数据主要集中在全球表面平均温度的观测上,从一些数据来看,表面温度似乎并没有出现大的增长。但是全球气温的上升并不单单体现在表面温度的变化,而是涉及到地球不同部分,以及生态圈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随着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而通过卫星监测得到的数据,地球大气层上层出现了热量的不平衡,换句话说,通过大气层进入地球的热量多于大气层外散到太空的热量。如果热量没有消失,又没有体现在地球表面(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的温度上升上,那么这些热量又会出现在哪里?
在英国皇家气象学会Kevin
Trenberth教授看来,变暖可以有很多种表现方式,地表温度的上升只是其中一种,其他诸如北极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水循环的加速以及风暴的频繁出现都是气候变暖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高达90%的热量失衡进入到海洋④。“海洋吸收热量”的观点也得到很多科学家的认同。至于这些热量有多少停留在海洋上层——这些直接影响到地表温度的变化,有多少进入到深海,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除了海水的影响外,太阳的周期性变化(从2005年到2010年,太阳进入一个相对安静的时期,提供的热量也相应减少),小火山爆发带来短暂气温降低,也可以解释地球表面温度并未出现大幅增长的现象。
另外,观测时间点的选取也是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1997年至1998年期间,地球出现气温短暂上升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1998年成为气温监测历史上异常突出的年份,许多关于“变暖停滞”的说法都是从1998年开始计算的,这种做法容易夸大“停滞”的程度。
以上对全球变暖停滞的质疑,还是在认可全球表面温度确实并未出现大幅升高基础上的,认为只是地球其他部分对热量进行了重新分配,而变暖引起的其他现象并未消失。而今年6月,发表在科学杂志(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却直接指出“地表温度没有大幅上升”并不是事实。这一发现受到了科学界和传播领域的广泛关注。
这份研究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他们对原有的地表温度检测方法进行了修正并减少了误差。结论是,过去15年的温度变化(每十年0.116摄氏度)几乎与20世纪后50年(每十年0.113摄氏度)差不多,甚至还略高一点。这一发现也得到了很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认同。有学者甚至指出,地球内部发生的活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表温度的变化,如果没有这些活动,现在的温度可能还要更高。
在越来越多质疑变暖停滞的研究出现后,学者们开始认为,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的停滞现象,有的只是温度的波动,这样的波动历来就有,而且短期内会频繁发生。这些波动既不会得出短期内变暖停滞的结论,更不会对长期的变暖趋势产生影响。
越来越多研究开始质疑“全球变暖停滞”的说法,并认为全球长期变暖的趋势不会改变。并且,整个国际社会也并未因少数质疑就停下脚步。本次巴黎协定的达成,也表明各国领袖都相信,全球变暖确实是一个需要所有人类认真应对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