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但是不妨碍你来这里散散心
武汉归元寺是一个佛教胜地,这里不仅古木参天、花木繁茂,还充满浓郁的佛教气息,还是武汉是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武汉归元寺良好的自然环境,古朴的建筑人文景致,都值得你来这里细细品味。
归元禅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路,由白光法师于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兴建。占地10公顷,有殿舍200余间,各类佛教经典7000余卷。 归元禅寺属于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故称归元禅寺。归元禅寺又被称为“汉西一境”,是因其古树参天,花木繁茂的人文境致而得。同时还是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它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
归元禅寺现占地面积153亩,建筑紧凑合理,寺院坐西朝东,寺内分前、后两区,前区(老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分别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和罗汉堂等三组主体建筑群。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殿,或称大殿,也是寺内僧人上早、晚课的场所。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后经多次维修。现大雄宝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均为脱胎雕塑。横额“大雄宝殿”四个大字,由清代大书法家冯家浩的亲笔所书。
殿堂中央的高台上,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雕像,佛祖塑像背面的
佛龛中,是“海岛观音”的彩色泥塑。这组高6米、宽4米、倾角为30度的大型群塑,采用丝绸、棕麻等原生材料塑成。
大殿两旁的墙壁上,是十八罗汉的石刻像。在大多数寺庙中,十八罗汉都是以塑像形式出现,而归元禅寺现任方丈隆印法师在维修大殿时,考虑到塑像占地面积大,影响游人观光,采用清朝高僧竹禅法师的罗汉石刻供奉。
藏经阁
藏经阁是北院的主体建筑,是收藏佛教经典和艺术珍品的地方。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后遭战火所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得以重建。归元禅寺心净方丈(1920年至1922年)募资再次重新修建藏经阁,现存的藏经阁高约25米,共两层五间,是武汉市砖木结构古建筑物,复建于1920年,为楼式建筑。藏经阁内殿堂高阔,正中供奉白玉释迦牟尼佛坐像,由缅甸佛教三宝弟子于1935年8月赠与归元禅寺,约有2吨重,是缅甸工匠用一块重约3吨、高约2米的乳白玉石雕刻而成,为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四大玉佛”之一。
罗汉堂
寺中罗汉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兵燹,1902年完成重建,至今有近二百年历史。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格局,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采用“脱塑”工艺,由黄陂的两位塑师用了9年时间塑造而成。
新山门
归元寺的外山门为新山门,采用仿古风格设计而成。外山门的扇门为仿古式朱红殿门,为三开门式,中间为一大拱门,左右各有一小拱门。
大多数寺庙之铭牌,均横书悬嵌于寺庙山门之楣,而归元寺为直匾,全国罕见,堪称一奇。因为在帝制时期,只有得到皇上敕赐的寺庙,才可直书匾额。该直匾额高6尺,上书“归元禅寺”四个大字,字体工整,笔式雄浑,是仿清朝著名书法家冯家浩的手迹。在武汉,悬直匾的寺庙,仅归元禅寺和古德寺两座。
山门
山门为古典式的八字门形式建筑,朝阳而开,象征吉祥。归元禅寺山门前的石狮,连座共高2.3米,原镇守在汉阳县衙、府衙门前,是明代遗物。武汉解放之后,汉阳显正街的衙门撤销,信众将被弃下的石狮合力搬到了归元禅寺。
昌明长老纪念塔
昌明长老纪念塔也称塔院。这里介绍昌明长老生平,展出昌明长老的遗物、书法等。另设有接待信众做法事场所及往生堂。
归元正藏图书馆
归元正藏图书馆为全国首家由寺院完全发起、信众共建、配套设施相对齐全、并向社会开放的现代化佛教主题图书馆,建筑面积近14000平方米,六层仿清式徽派建筑,主体功能性建筑包括归元寺正藏图书馆、归元大觉宾舍两部分。
归元寺图书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藏书先期以佛学书籍为主,逐渐增加其他门类书籍,最终达到藏书20万册,佛教书籍占到40%,其他类书籍占到60%的规模。
云集斋
云集斋前身系民国年间重建之南云水寮房。南寮始建于康熙二十三年,经咸丰、宣统兵燹,两度毁而重建。1953年由寺院28名僧人开办素食餐馆。1980年11月21日承办国家下达的素食国宴招待国宾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一行,为素食餐馆开办史的辉煌一页。斋内的素菜特点是清淡、咸鲜,品种已有二百来种。
财宝天王殿
财宝天王殿内供奉五尊铸铜像,主奉财宝天王,每尊重约3吨。财宝天王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又名毗沙门天王,主管财源。财宝天王的坐骑为雄狮,位于后区的西南方位。
圆通阁
“圆通”一词来源于佛典中的“圆通菩萨”该建筑于2009年上半年破土动工,是由宫殿式石台座和红木榫卯结构组合而成,其风格为内五层外三层四滴水楼阁式建筑,是中国大型传统木结构建筑之一。此建筑基座长宽各60.8米,占地4139平方米,高60余米。除了将请进25尊圆通菩萨外,此前运至归元寺的一块重达3.2吨的“镇寺之宝”和田玉将被打造成一尊2吨重的弥勒佛像一并在这里展出。2011年8月26日圆通阁已圆满举办“上梁”仪式,预计在2012年完工。
钟鼓楼
归元钟楼之钟,上铸“归元禅寺幽冥钟”,自铸造到现在近半个世纪,记载了武汉劳动人民手工技术、智慧和合作精神。取佛门“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幕击。则昏衢,疏冥昧。”教义。在以前,钟鼓楼每逢早晚殿或大法会,都要“钟鼓齐鸣”,设有专职的僧人“敲板”。
放生池
放生池之设,体现佛陀之慈悲戒杀精神。放生池宽15.6米,长25米,由64根石柱和64块石刻板组成楼栏杆,每根石柱上雕刻一尊石狮。池内四角有“阿耨达池”四字,每个字有近一米见方。池中南北各置喷水莲花:热时,为水族喷水供凉;冷时,让水族栖息莲花瓣上晒太阳。
观音阁双面观音
观音菩萨为双面造型,黄铜铸造,周围是汉白玉栏杆,像高18.8米,立于一个3米高的莲台之上,重达20吨,双面观音为二臂正观音基本形,也称为圣观音像。
韦驮殿
韦驮殿门前的石狮为百年文物,出自清代匠人之手。大门上的匾额“归元古刹”为黎元洪的手书。民国元年(1912年),归元禅寺募化重修,黎元洪带头捐款,并赠送三块巨匾祝贺。其中,“归元古刹”和“胜大宏阔”留传至今,而“三乘广运”在民国年间被毁,现只有复裱本挂于老藏阁大门上。
韦驮殿的背面,有昌明法师写的“回头是岸”四个大字。其中“岸”字,“山”旁不在顶上,而是被摆到了一侧。此书禅意在于,修行之人,要放下心中的包袱,不能把“山”压在心头。韦驮殿内还有一处昌明法师的题字,位于正面供奉的弥勒佛像上方,写的是“皆大欢喜”。其中“大”字的一横中间格外粗,把这一横去掉,就是个“人”字,好像弥勒佛的大肚子;“喜”字的两个“口”也没有完全封死,意味“笑口常开”,应了佛像两旁的槛联上写的“大度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慈悲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两行字。
三圣殿
三圣殿以前是寺内僧人打坐念经的地方,主要供奉着“西方三圣”,三尊佛像均是采用高约4米、直径约1.5米的樟木雕刻而成。供桌前帘幕栏有四组唐玄奘西天取经故事的镂空浮雕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