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花果山里头有个水帘洞,那是孙悟空的老家,电视剧里的花果山取景地也叫花果山,在江苏连云港,隶属云台山山麓,云台山自古以来就是风景明丽之地,吸引文人墨客前来游历,兴致之至赋诗一首。花果山的经典众多,值得好好得玩味一番~
花果山风景区所在的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万里海疆的中部,江苏省的东北部,东临黄海,西接中原,北扼齐鲁,南达江淮,与日本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景区面积84.3平方公里,层峦叠嶂136峰,其中花果山玉女峰是江苏省最高峰,海拔624.4米,峭壁悬崖,巍峨壮观。
游览花果山四季皆宜,春来鸟语花香、夏日飞瀑急湍、秋季风景如画、冬日银装素裹。晴游花果山,登山远望、日出海上、大海茫茫、风帆点点、身临其境、使人顿
觉“恍疑身世出尘寰”;雨登花果山、云山雾海、如入画图,如临仙境。浓郁的自然风光与灿烂的历史文化,奇异的山水特色与多彩的神话传说,加上古典名著《西
游记》的精采描绘,使花果山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花果山山门
花果山山门是由四只石雕雄狮把守,这就充分体现了花果山的特点: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广场四周这些石猴,是花果山的迎宾猴,原数108只,暗寓36天罡、72地煞之数。山门背面的匾额上书写的“东胜神州”这四个字,是由中国书法协会代主席沈鹏先生题写。
水帘洞
水帘洞是花果山上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景点。这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老家水帘洞的原型。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水帘洞已名闻遐迩。在明
顾乾的《云台三十六景》以及张朝瑞等人的游记和各类方志文献中已有详尽生动的描述。洞门前,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海州知州王同的“高山流水”题
刻,还有“神泉普润”、“灵泉”等勒石。正如《西游记》所写:“一派白虹起,千寻雷浪飞。······潺湲名瀑布,眞似挂帘帷”。
三元宫
三元宫处于花果山三元宫建筑群的中心,雕梁画栋,殿宇森罗。据载,它发迹于唐,重建于宋,敕赐和扩建于明,香火两万家,后又多次修葺于清。
1938年遭日军轰炸,翌年日寇搜山时被焚。“文革”后,依明朝的建筑风格逐步修复,现已形成以海宁禅寺为主体的庙宇群。当今的山门和“敕赐护国三元宫”
门额,是明代遗物。三元宫正门右面那棵古柏,是宋代留存。院内的两棵银杏树,都过一千一百年了。
迎曙亭
据《云台补遗》记载,唐建“望日楼”,后倒塌。明万历年间,在原址建“海曙楼”。道光十三年(1833年),陶澍捐资重修,亲题“海曙楼”于
门额,撰.并书联于门侧:“曙色正平分,听万籁无声,已觉人来天上;楼光开四面,看一轮初上,始知身在日边”。公元1986年,在海曙楼遗址,修建了“迎
曙亭”,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全石结构的亭子。
“神”字王
大石崖上有一个很大的“神”字,叫做神字王。字长39.4米,宽15.8米,深0.6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汉字摩崖石刻。1996年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神”字王可远眺也可近观。
花果山的一草一木,都因为一部《西游记》而充满神韵,从怪石园东部唐僧崖向南有一条石板路,通往眺望“神”字王的最佳方位——观神台,路旁边的崖壁上有若干名家书写的字体不一、大小各异、风韵不同的“神”字摩崖石刻,一路“神”味十足,叫做“神路”。
阿育王塔
大圣湖之滨屹立着一座千年古塔。它背依层峦叠嶂,面临千顷碧波,塔身亭亭,倒影历历,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它就是海清寺阿育王塔,塔旁原有一座海清寺,是花果山主庙三元宫的下院,类似于今天的接待站。过去长途跋涉朝山进香的信徒,都要在这里先歇歇脚,再往山上攀登。
海清寺阿育王塔,是苏北地区现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宝塔。据建塔时嵌在塔
内壁上的碑文记载,此地原先曾建过一座塔,在唐代时号称全国第二,可见此塔在我国的建塔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阿育王塔自古就是云台山的一个主要景点,明代
叫“古塔穿云”,清代叫“塔影团圆”。它的特点有五:一是历史古老;二是根深蒂固,经历过郯城1668年8.5级大地震的洗礼,至今不歪不斜;三是塔形壮
丽,再经山光水色的映衫,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游客有参与的机会;五是有动人的神话传说,倍增游兴。
七十二洞
花果山上洞穴特多,总称“七十二洞”,乃是若干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形成的奇观。除了海天洞,著名的还有二仙洞、万佛洞、朝阳洞、啸云洞、华严洞、莲花洞等。《西游记》第三回,描写花果山间的七十二洞妖魔,尽皆归顺猴王,并在花果山保卫战中充当先锋。